标王 热搜:
 
 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公告中心 » 行业新闻
喝点小酒能养生?西湖大学杨剑团队:你和科学家被骗了
 [打印]添加时间:2021-01-14   有效期:不限 至 不限   浏览次数:385
     “喝点儿红酒,美容养颜、软化血管。”“少喝一点没关系,还能预防冠心病。”酒桌上,你是不是也听到过这样的劝酒词?
    尽管酗酒的危害板上钉钉,仍有很多人相信少量饮酒对健康不仅无害,还有好处。
    然而,1月13日《自然—通讯》发表的一项来自西湖大学教授杨剑团队的研究,给爱酒人士的心灵鸡汤泼了一瓢凉水。
    矛盾:到底负相关还是正相关?
    在网络上流传的各类文章中,少量饮酒的好处包括软化血管、降低胆固醇、控制体重甚至预防肿瘤等。
    更令爱酒人士欢欣鼓舞的是,一些发表在正规学术期刊上的研究也在为“适度饮酒”背书。
    2019年发表在《自然—遗传学》的一项研究指出,每周饮酒量与2型糖尿病、慢性肾脏疾病、帕金森病、重度抑郁症、自闭症谱系障碍等疾病呈“负遗传相关性”。
    而2017年发表在《分子精神病学》上的一篇论文则声称,酒精摄入量增加与肥胖程度呈负相关。
    部分研究中,饮酒量和疾病风险的关系呈现“J”形曲线,似乎提示存在一个“最佳”饮酒量,在这个点上,多种疾病的风险降到了最低,甚至比滴酒不沾的人还要低。
    这样的曲线,就像给饮酒者的行为打上了一个美妙的“对勾”。
   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博士研究生薛昂立的研究课题是探究喝酒、吸烟、运动等生活习惯与疾病的因果关系。
    很快,他发现了不少矛盾的地方。
    “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论文中,的确不乏饮酒和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等呈负相关的结论。但如果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进行因果分析,就会发现饮酒对那些疾病有风险效应。”他说,“这让我感到很奇怪。”
    进一步查阅文献时,研究人员像侦探那样察觉到了症结所在。
    迷案:谁在调查问卷里撒了谎?
    “你只能调查人,而不能用人做实验——这是人类流行病学研究与动物实验最大的不同。”
    论文通讯作者杨剑对《中国科学报》说,“在这种情况下,调查问卷就成了最常用的研究办法,尽管它并不理想。”
    漏洞就隐藏在调查问卷中。
    英国生物银行是迄今已建成的最全规模人类信息资源库之一。
    全球科研工作者都可以利用其数据探究基因、生活方式和人类疾病的关系。
    研究人员分析了英国生物银行超过45万人的数据,其中约1.4万人宣称自己从不喝酒。
    有趣的是,数据库同时还提供了这些人在英国医院的就医记录。
    研究人员发现,在这1.4万自称“滴酒不沾”的人中,至少10%患过与饮酒密切相关的疾病,如酒精肝等。
    还有一些人在医生面前说了实话,承认自己喝过酒。
    问卷中还有一些涉及饮酒种类、频率和数量的问题,如“多久喝一次酒”“啤酒、红酒各喝多少”,结果有将近1万人前面刚说自己近一年内喝过酒,后面就在各种酒的摄入量一栏全填了“0”。
    “误报其实是非常普遍的现象。”薛昂立说,“在我们分析的调查问卷中,10%~20%的人都存在这个问题。”
    但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,因为有些误报是研究人员检测不到的。如果某人一天喝两杯酒,在问卷中只报了每天半杯,那他的谎言可能永远不会被发现。
    奇谈:戒酒的人反而生病了?
    除了有意无意的撒谎,另一种更微妙的因素也在影响着科学家的判断,研究人员把它称为“时间纵向变化”。怎么理解这个概念?
    问卷提问方式通常是这样的:你喝多少酒(请回答近一年的情况)?也就是说,问卷收集的数据只能反映一年以内的情况。
    但英国生物银行的问卷恰好还补充了另外一个问题:跟10年前相比,你喝酒是更多了、更少了还是维持不变?数据显示,那些比10年前饮酒更少的人,疾病发病率要比其他两组高出很多。难道戒酒限酒反而让他们的健康状况恶化了吗?
    “你要想想:一些有饮酒习惯的人,这几年突然少喝甚至不喝酒了,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呢?”杨剑笑道。
    调查问卷进一步追问这些人减少饮酒的原因,其中最主要的就是“疾病”和“医嘱”。
    “这意味着,减少喝酒的这批人里,本来就富集了大量患有疾病的人。”
    杨剑解释,“可见个体行为随时间改变,往往会导致数据形成非常大的系统误差。”
    在矫正上述引起误差的因素后,研究人员不出意外地看到,饮酒与多种疾病的“负相关”都消失了,与高血压、糖尿病、缺铁性贫血等疾病的“正相关”则开始显现。
    至于那个令爱酒人士心旷神怡的“对勾”——“J”形曲线,在剔除前后矛盾的数据后,也变成了一条乏味的直线。
    也就是说,疾病风险与饮酒量呈现单纯的线性关系——少喝少得病、多喝多得病,非常简单粗暴。
    “我们现在基本可以确定,饮酒对健康基本没有任何好处。而那些得出少量饮酒有利健康结论的研究,大概率是因为有人谎报了饮酒行为,或者因为疾病而改变了生活习惯。”杨剑总结道。